窝俱网正在升级中,更多功能与服务,敬请期待!

第91期“南零商盟”:深圳志华软件CTO雷靖分享“新零售数字化平台架构设计”

导语

华南零售行业全渠道联盟,简称“南零商盟”,华南时尚行业CIO联盟和广州鞋服行业信息化联盟、华南CIO联盟、华南智慧商品联盟唯一联合指导交流社群,汇聚服饰、时尚行业新零售全渠道搭建双方的精英联盟;

| 专心 | 专业 | 专研|

时尚行业信息化第一微信公号


91期“南零商盟”微谈会于2019425日晚上8点正式开播,本次分享嘉宾是来自深圳志华软件CTO雷靖,分享主题“新零售数字化平台架构设计”

Lenny译


大家晚上好,我是志华软件的CTO雷靖。今晚我分享的主题是新零售数字化平台架构设计。记得两年前同样是四月份,我在群里和大家分享了实体门店+互联网创新零售,围绕的主题是当时还比较火热的移动CRM加导购工具,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新零售的快速普及,软件应用市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ERP+POS过渡到全渠道系统,在发展到现在言必称的中台系统。那今晚就我这两年主持开发的新零售数字化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下思路和心得。

 

首先还是先介绍一下自己,1969年生和雷军,张小龙属于同一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的自控系,就是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雷军当时就在同一个城市的武汉大学。张小龙其实就在我隔壁宿舍的电信系。毕业后来广州,在国营厂干了几年,1996年创立了伏羲软件,一直从事服饰行业ERP系统开发,二十多年了,期间又开过两家公司,分别从事电商的代运营和移动CRM系统的开发,因此无论是对传统零售还是基于互联网的新零售,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也因此深刻体会到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对软件应用的一些痛点和需求,也因此萌生了研发一套新零售四个化平台的。

 

刚才可能断了一下,就是在两年前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盟到深圳智华软件。带领团队正式开始研发。

 

 

其实早在2013年,我还在伏羲软件的时候,就已经架构了一套伏羲的18系统出来,当时就已经提出了业务一体化,移动化和open-api的思想,受限于当时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这个项目后来没有进行下去。但是其实可以看作是现在这套新零售数字化平台的一个雏形。


 

 

 

那就言归正传,既然是一套新零售数据化平台,这里就有两个关键词,新零售和平台。那之所以叫平台,而不是时下流行的中台啊,等一下再说系统架构的时候呢,会有一个详细的说明,我们先老生常谈,说一下什么是新零售。

 

 

上面是我推荐的三本有关新零售的书籍,其中第一本刘润老师的书中对新零售的总结,就是一句话,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展开一下,新零售就是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的人货场重构。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得无边界一体化的消费体验和服务,其实这些说明都比较抽象,个人认为啊,判断一家企业有没有实现新零售,具体就看他有没有实现以下三个场景。

 

 

第一个就是任意门店购买任意门店的退换;第二个就是线上商城的购买,任意门店退换;第三个呢,就是任意门店购买,线上商城的退换。

 

 

大家注意一下,以下三个场景,第一个行为是购买。但是第二个行为呢,他不是发货或者提货,而是退货和换货。那么如果以上三个产品都实现了,消费者不仅获得了无边界的消费体验,更重要的是还获得了无边界的售后服务,这才是我认为真正的新零售。而要实现以上三个场景看起来简单,背后的业务逻辑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订单适配,规则,利益分配规则。尤其是退货以后的资金返回以及利益冲减等等,这其实都是新零售系统,首要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再说新零售数字化平台的架构之前呢,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企业it架构的演变历史,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而在2005年以前呢,基本上是属于传统零售,It架构应用分为三块。门店,这一段的应用叫做POS,通常有商品的主数据,收银、门店和货架的盘货等等。一家企业通常有很多店,要在物流中心进行商品的采购,再分配到各个门店,商品采购,物流以及跟采购物流相关的财务,这样的系统就叫做ERP了,企业一般都有一个比较大型的物流中心,这个物流中心呢,是负责把货从供应商那边运来存储,在分配到门店去。物流包括进仓,出仓,减配,打包等等,这些仓库处理叫做WMS。这几乎是所有传统零售it架构的标配。

 

 

到了2005年左右,在这三块系统之上了,出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应用。一个是会员,包括消费者的信息记录,以及围绕消费者的忠诚度管理。比如会员的分级,权益,积分等等,因为管理业务活动通常是在消费者的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所以零售企业的CRM大多数是从POS中逐步延伸出来的。

 

 

另一个比较重要用的是零售数据的分析,RDWG零售数据仓库,无论是前端门店的销售,供应的商品,还是物流的处理,将所有的数据汇总起来,建立一个零售的数据仓库,辅助进行商品和供应链的决策。

 

 

2011年之后呢,电商和门店销售是两个并行的渠道了,电商平台被看作是和POS平行的一个前端系统,电商平台负责销售业务的执行,主要功能包括商品的目录,内容,搜索,购物车,订单管理,在线支付等等,而ERP呢,则集中处理商品和促销信息。

 

 

此外,电商和实体零售订单拣货,发货差别较大,前者的对象是客户订单,后者对象是门店发货。通常电商和实体零售是不同的仓库分别采用了WMSTMS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阶段呢,随着零售企业it应用模块的增加,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接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减少集成的复杂度,保证数据和流程的一致性,时效性,零售企业开始引进企业服务总线,ESB这个概念,将系统间点对点的集成,变为用一个流程和数据集成的平台来创建各个业务系统。

 

 

2015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传统的ERP系统架构不足以支撑线上线下整合的运作模式。所以呢,在一些领先的全渠道零售企业中呢,就产生了中台,这样一个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把对用户端的交易,无论是电商系统,传统POS,还是商品,订单,价格,库存信息,都作为一个资源池,在中台集中进行管理。对前端的业务进行赋能。同时连接ERP的后台。这种模式呢,就做到了从多渠道到全渠道的转变,出现了社交SCRM,订单管理,OMS,跨渠道结算等等应用。

 

 

全渠道中台的好处是,可以对接多样的业务签单,支持业务前段灵活变化,解决了前面多渠道时代ERP不适应电商的问题,传统ERP呢,则主要保留着商品采购,库存,应收应付等财务管理功能。

 

 

最后一个阶段就到了,今天人们说的新零售了。刚才已经说了,我们对新零售的理解,就是以数字化来驱动的人货场重构,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得无边界一体化的消费体验和服务。因而以数字化创新来构建商业生态的企业。可以称之为新零售企业,这样的企业就需要有自己的平台来支持业务的持续创新,新零售的核心其实就是数字化平台,也就是开放的一个互联网级平台,而不是过去传统说的企业级的ERP应用。


 

 

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传统ERP无法适应新零售时代下的数字化转型,我总结了以上六大原因,归纳起来呢,其实就是两个主要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刚才说过的,随着零售企业it应用模块的增加,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接口数量越来越多,举个例子,为了实现全渠道模式。就算是选择业界前两名的供应商,也需要分别采购erpposoms,移动商城,移动CRM等至少五套系统,同一供应商的系统相互之间都需要打通,更何况是不同的供应商,只要不是同一套系统,通过接口方式进行同步,必然会导致数据的不及时、不统一。比如我经常举的以下三个例子,也是判断是否实现新零售的重要标志。

 

 

第一、线下门店销售了一件商品出去,线上商城共享库存是否能够实时扣减。第二、线下门店制定了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促销活动,线上商城是否能够同步执行。第三、线下门店制定的会员权益规则,会员在线上商城是否同步享受。

 

 

以上三个例子,从线上反过来到线下也可以。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不是采用同一套系统,基本上是很难实现以上场景的。

 

 

第二个、就是大并发的问题,大家知道传统ERP主要是面向商品,渠道和品牌的。技术架构上,只要能支撑几千家门店的并发,基本上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的。但是在新零售模式下,消费者通过微商城,小程序等前端应用开始接入到企业的大数据中,这个时候系统就不是解决几千个并发的问题,只要能处理几万,几十万,甚至过百万的接入,特别像秒杀、抢购这样的营销活动,传统ERP架构是根本没有办法去承载这样超大规模的应用,以及数据海量的剧增的。

 

 

因此呢,只有采用互联网架构,并且在同一个平台上运行企业所有的业务。才能够彻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开发新零售支持跨平台的一个总体原则。

 

我们这个新零售数字化平台,分了前台和后台两部分,为什么没有目前流行的中台,等一下讲系统价格的时候我再说明。

 

 

新零售数字化平台首先必须是一个全渠道系统,这个已经成为业界系统的标配,它不仅仅是线上下单,线下交付等渠道的融合,还必须实现以下数据的融合,注意我说的是在一个系统里融合,而不是多个系统之间的打通。

 

 

第一、线上线下消费数据的融合,第二,线上线下商品数据融合,第三、线上线下价格和促销策略的融合,第四、线上线下库存数据的融合。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刚才说的传统ERP无法适应新零售时代下,数字化产业转型的第一个阻碍。


 

 

但是其实传统ERP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商品和供应链管理,目前零售软件市场上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重交易,轻分析,重前台,轻后台。所谓的重交易、轻分析,也就是前面探讨的全渠道,会员等等,都是做生意层面的东西。但是在数据分析方面,比如商品分析,供应链分析,消费者分析等等,零售软件厂商的能力都相对比较薄弱,这可能和现在的新零售软件厂商。大多数是从电商ERP或者OMS软件厂商或者是电商平台商,或者是做CRM项目起家的公司,或发展起来有关。由此也导致了重前台,轻后台。大家关注更多的还是怎样更好的卖货,如何优化后台商品和供应链运作,无论是软件商个解决方案还是企业运营商都比较欠缺。

 

 

另外呢,大家谈论新零售最多的就是人货场重构这句话了,所有的地方都是把这个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以用户或者消费者为中心,因此这几年大家都在搞CRM管理,都在搞会员的精准营销,现在回过头来看一下,其实CRM管理是非常标准的一个套路,不外乎是数据清洗,打标签,用户画像,然后做精准营销,提高复购率和忠诚度等等,但是我们想现在消费者有没有忠诚度,尤其对于九零后零零后,他们是怎样的一种消费观,我这里就不详细讲述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找一下关于九零后零零后的消费观的调研报告,以及刚才我推荐的几本书。

 

 

虽然我一直认为,人货场的正确顺序应该是货场人,货就是商品,场不是简单的商店和门店,而是具体的消费场景,只有好的产品货。通过产品获得好的体验和服务,让消费者感觉到爽,这样才能真正留住消费者这个人。

 

 

因此,在上图中,围绕货这个角度。从数据、需求、人员、执行组织、供应的计划和执行等方面出发,把采购,物流,库存控制,门店分货,门店调货等所有的运营集中管理起来,帮助企业快速规划商品结构,合理安排采购,上货、销售任务,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品管理闭环,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新零售数据化平台,后台业务架构的核心部分。

 

总结一下,前面讲了我们这个新零售数字化平台设计的出发点和总体思路。然后我给这个平台制定了以下五个开发目标。

 

 

第一、一体化。所有业务必须集成在一个平台,包括原来线下的ERPPOS业务,以及线上,针对消费者的交易和营销业务,所有的数据必须实时共享,不能有系统之间的打通操作。

 

 

第二,移动化,能在手机上解决的业务就不要在PC中解决,包括移动审批,移动CRM,移动导购和移动DM。而且我们全部采用微信小程序与企业微信进行集成。

 

 

第三,个性化,未来企业的竞争一定是差异化竞争,不可能说一套标准化的平台能适应所有企业。因此,根据我们20年的项目经验,在提供标准化框架和功能的基础之上,平台必须支持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开发。

 

 

第四,微服务,技术上平台必须采用互联网的微服务架构,等一下,我会详细讲一下什么是微服务。以及为什么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微服务架构的数字化平台。

 

 

第五,开放性,上面第一点,一体化中提到了所有业务必须集成在一个平台。但是大家也知道,实际上呢,不可能有一家公司把企业所有业务做全。比如财务还是要用到用友或者金蝶,比如还是要用到专业的第三方WMS等等,因此,零售平台集成的业务也只能是围绕零售的主业务。其他相关业务,还必须通过open-api开放接口与第三方系统进行集成。

 

上面这张图呢,是我们新零售数字化平台的总体架构图。这张图上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但是细心一点可以看到,我们并没有把架构划分为大家熟悉的前台,中台和后台。

 

 

最上面是平台的前台部分,基本上和市面上主流的系统差不多,其中线上交易部分包括多电商平台,比如京东,天猫。包括移动社交和社群营销,比如通过拼团、直播卖货啊,包括官方的微信,小程序商城等等,线下零售部分,包括门店的POS以及导购的pad和手机收银台。另外还有智慧门店的智能互动屏,智能试衣间和人脸识别等等,以上这些呢,就构成了平台的前台部分。

 

 

中间是平台的后台部分,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中台,后台的底层呢,是有分布式服务框架,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消息队列和业务实施监控,组成企业级的互联网架构,在此架构之上呢,搭建起十个独立的业务子系统。然后再通过共享服务中心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平台的后台。

 

 

最下面是平台的生态资源部分,因为不属于虚线范围内的平台范畴,所以我们把它统称为生态资源,包括阿里云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包括平台对接的第三方系统,比如说SAP,用友、金蝶以及第三方的PLM,当MESWMS等等。以及地图,天气,物流等等第三方大数据。

 

 

这里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个平台不叫中台,或者不包括中台,只有前台、后台。那么我们就要先回顾一下中台产生的背景,刚才在讲解it架构演变历史中,也提到过,在全渠道模式下,企业会存在很多不同厂家的前端系统,比如电商系统,传统POS系统,移动CRM系统等等。为了与企业的后端ERP进行对接,实现商品,订单,价格和库存等信息的打通和共享,需要有一个中间资源池,对以上业务和数据进行集中管理,这就是中台的概念,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大中台、小前端。

 

 

但是当上面说的所有的前端和后端系统,也就是上图中虚线框内的前台和后台部分,如果都是有同一个厂家,基于同一个大数据库提供数据和数据之间并不需要打通,就已经是实时共享,那么这个中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只有技术上的中台并没有业务上的中台,整个平台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新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

 

 

通俗一点讲,中台的是被别人集成的,要趴在无数个别人的身上。中台的终极目标就是没有中台,而平台的作用一般是要集成别人的,让无数个别人爬到自己身上,平台要私有,对接外部资源要开放。大家有兴趣的话呢,可以去翻看一下,前京东技术院的院长。现在是用友研究院的院长,知名的it技术专家,阿朱的一篇关于中台和平台区别的公众号文章。里面就有这方面的详细论述。

 

Ok,以上就讲解了我们这个新零售数字化平台的总体业务和技术架构,下面再说一下我们这个平台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刚才说了传统ERP无法适应新零售时代下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阻碍,第一个,是一体化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大并发的问题。传统的系统架构技术,对于未来企业超大规模应用,数据量的剧增,并发等场景,造成了极大的阻碍。所以我们的第一个优势就是采用了互联网架构,具备灵活性强,扩展性强,开放性强等特性。而且企业选择互联网架构这样一个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必然,我经常对企业说,如果你要更换现有的系统,升级到下一代系统,首先要考量系统的架构,是不是微服务的互联网架构。是不是基于open-api的开放平台,如果都不是,基本上不用再看具体的功能。

 

 

下面再讲解一下什么是微服务,首先先来回顾一下架构的演变历史。上面这张图说明了从单一的应用架构到垂直应用架构。再到分布式服务架构和流动计算架构的演变历史。由于这里设计比较多的专业的技术术语。所以有关各个架构的描述,优缺点等等,网上简单搜一下就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一下,这里呢就用两张图直观比较一下,目前传统ERP采用了单一应用架构和我们平台采用的微服务架构的主要区别。

 

单一架构的优点是系统开发简单,上手快,缺点就是业务直接耦合太强,所有功能都在一个进程中。比如如果其中某个地方有问题的话,会拖垮整个应用,就会影响到其他本来正常的业务。另外一个是一个很小的改动,都会导致整个应用要重新发布,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系统要进行升级了,只能在网上停止营业以后才能进行,就是这个道理。

 

 

而微服务架构呢,一如开发和维护,一个微服务只会关注一个特定的业务功能,所以业务清晰,代码量较少,开发和维护单个微服务的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单个微服务启动较快。另外刚才说了单体应用,只要有修改就得重新部署整个应用。微服务解决了这样的问题,一般来说,对每个微服务对某个微服务进行修改,只需要重新部署这个服务即可。同时可根据需求基于独立服务,实现细粒度的按需扩展。

我们再来说一下微服务架构和之前流行的SOA架构之间的区别,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微服务,不再强调传统SOA架构里面比较重的esb企业服务总线。同时SOA的思想进入到单个业务系统内部,实现真正的组件化。

 

 

那也就是说,微服务架构强调的是业务系统,需要彻底的组件化和服务化,原有的单个业务系统会拆分为多个可以独立开发,设计,运行和运维的小应用,这些小运用之间通过服务完成交互和集成。

 

 

由于这这些也是涉及到比较专业的技术术语,这里就不展开叙述了,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度娘自行搜索一下。

 

这张图呢,就列出我们用到的互联网架构的一些开源技术。比如说数据库集群用的是mycat数据库,缓冲用的redis。报表查询的是ES,智能配补货用的是实时计算Flink等等。

 

 

整个平台开发是采用JAVA开发,数据库是MySQLJAVA+MySQL的组合提供了极佳的跨平台特性,并保证了平台的伸缩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一个优势是核心的API管理,API大家都很熟悉了,最大的好处就是业务的接耦合,相互独立,内部业务逻辑的变更,不会影响到调用者信息的获取和写入。比如我要获取一个会员信息,通过关键字去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当数据库索引发生变化时,我需要相应的去修改,检索了算法,通过API调用。我仔细传递关键字给API,无论数据库索引怎样变化,我都无需修改代码,能正确获取到会员。

 

 

原来在传统的ERP开发中,我们所有的子系统都是在一个系统里面进行开发的,帮我修改了其中一个小模块儿,有一整个系统工程太大,无法进行全面的回归测试,当新版本上线后,经常会出现其他模块产生意外错误的情况,因此在平台的开发过程中,核心的子系统和功能模块之间,也全部采用API接口方式,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某一个功能模块进行快速升级的时候,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模块。同时我们也向第三方开放所有API接口,也就是open-api开放平台。

 

接下来一个优势功能APP化,传统ERP安装部署完毕后,不管企业有没有用到某项功能,全部会显示在系统中,造成系统的庞大臃肿。

 

 

APP,这个词一般是指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我们都这样一个经验,购买了一个全新的智能手机,手机本身只提供基本常用的APP功能,比如地图,导航,照片处理,天气预报等等,如果你对手机本身自带的功能不满意,你还可以去手机的应用商店去下载第三方的APP来替换使用。如果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比如预定机票,社交工具,视频播放等等,同样可以去应用商店搜索,下载相应的APP

 

 

我们的平台也借鉴了手机APP这样一种模式,可以把平台的主页看成是一个放大的手机屏幕,初始只有最基本的系统入口,也就是上图中带图片的卡片,然后可以自己建立分组,比如分为上图中的系统,待办,常用和统计四个组,每组再根据自己的权限,从平台中去挑选常用的操作,或者去挑选每天需要提醒的思想,以及需要查看的数据,图表等等。比如上图,第二排带数字的卡片,就分别是待审批的单据和当天的关键销售数据,第三排是常用操作,第四排分别是销售趋势,折线图,门店排行,直方图,和品类占比原图等等,这些都是完全可以制定的。

 

 

未来平台也将支持类似于APP的应用商店。如果企业具有开发能力,也可以通过刚才说的open-api开放平台。自己开发业务功能模块,提交到应用商店安装后使用。这样就既保证了平台的简介性,又增加了平台的扩展性,同时也保证了平台的稳定性。

 

 

接下来的一个优势是个性化配置,刚才说的功能APP化主要真的是平台的业务功能,个性化配置主要针对是平台的界面,流程,权限以及档案单据和报表格式的配置。

 

 

首先,我们提供了一个开发者工具,整个平台业务系统都可以通过开发者工具配合数据库字典配置开发完成。并且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结构原理,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手。另外还提供了大量的可配置参数,对业务流程进行自定义,以适应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权限方面,可以做到高力度的字段集合、按钮及数据精准权限控制。同时又可以做到高广度的数据操作范围控制。比如菜单权限,电商权限,供应商权限和经销商权限,并且支持多品牌体系。

 

 

关于这多品牌体系,我这里顺便再多说一句,我们的平台是支持每个品牌都有一个独立的公众号和一个独立的小商城,小程序商城。在不同的商城,可以享受不同的品牌折扣和会员积分。但是所有商城的会员中心又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会员可以跨品牌实现权益共享和积分通兑。

 

 

针对不同企业,系统可以支持多套模板配置,每一个界面视图都可以实现自定义。包括筛选条件,表格的显示字段和输入这段。比如针对内衣企业,除了颜色和尺码,系统可以配置出罩杯参数。针对鞋业企业系统可以配置出配码,装箱,录入界面等等。

 

 

在接下来一个优势是智能供应链,刚才一开始讲到,目前零售软件市场的特点是重前台,轻后台。大家关注的都还是怎样更好的卖货。而如何优化后台的商品和供应链运营,无论是软件商解决方案,还是企业运营商,都比较欠缺。所以我们把商品和供应链管理,做我们这个新零售数字化平台很重要的一个核心优势。

 


 

其中的智能供应链,包括了上图中的智能配、补、调。目前大多数企业即使上了ERP系统,这一块业务还是采用人工Excel作业方式,效率极其低下。而且和个人经验有很大的关系,而我们的平台通过大数据。根据销量、售罄率,动销率,断码率等关键指标,可以实时精准计算出每家门店,每个SKU ,每天该存放多少货。然后通过自动任务调度进行智能的配、补、调,做到提高对的销量,减少错的库存。让企业用最少的资金做到最快的库存周转率。

 

 

可以预见的是,这几年继移动CRM,移动导购工具之后,智能商品管理将成为未来零售软件市场的另一个蓝海。比如去年在联盟大会上分享过的专门做智慧零售中台的上海互道公司,就专门有一个智能配补货的产品stocks。不过今天上午去浏览他们网站的时候,这个产品已经下线了。再比如去年在群里分享过的蔡建勇,蔡总也开发出了一套智能商品管理系统。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开发商品智能管理,智能商品管理,除了要具有深厚的线下商品运营和管理经验,还需要与企业的ERP系统进行深度的数据打通,这样才可以实时获取到相关的销售和关键指标数据。同时也需要这样智能配补调的结果,反向生成ERP的调度指令单。而我们由于具有近20年的服饰行业经验,再加上我们的平台本身就是一个一体化的系统。因此以上两个问题反而就成为我们开发智能商品管理的核心优势。

 

 

在接下来一个优势是移动化管理,我个人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在移动互联网的碎片化时代,能用手机解决的问题,就尽量不要用电脑去解决。那我们这个平台也是秉承这样一个原则,因此除了单据录入,还需要电脑版以外,其他的,比如消息,通知审批,报表查询,导购管理均可以通过手机完成。而且全部采用微信的小程序与企业微信进行集成。

 

 

在零售终端,除了保留PC收银之外的呢,平台支持手机的小程序收银,以及ipad的收银。

 

 

那当然了,国际化的多语言,也必须是平台一个标配。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智慧门店这个优势。智慧门店这两年比较火,因此,在去年的安排了一个团队专门进行了这方面的开发,包括智能试衣间,智能收银台,客流监控和用户画像。其中智能试衣间和智能收银台采用了RFID技术,科学监控和用户画像,采用了智能摄像头。并且在去年深圳的附件会上进行了现场展示,我们将把以上技术全部集成到我们的新零售数字化平台中。

 

 

具体功能就不介绍了,等一下我讲了,我发两个视频,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我看45分钟时间差不多了,所以那个时间有限啊,关于我们这个新零售数字化平台的具体功能,我就不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呢,我们可以私下交流。最后呢,打一个小广告,我们这个平台的名称叫next。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的研发工作,并且已经有几个客户正在测试上线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感谢联盟,感谢黄总提供这样一个分享机会,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发问,谢谢。


注:以上内容摘选自南零商盟分享会,转载仅限学习分享;

      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

      文章不代表”华南时尚行业CIO联盟“立场!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时尚行业CIO

第90期“南零商盟”:迅羽科技CEO董洪洲总分享“软件项目管理过程总结"
« 上一篇 2019-05-16 23:42
第92期“南零商盟”:资深时尚行业信息咨询专家黄达尧总分享:CIO的自我修养,路在何方!
下一篇 » 2019-05-16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