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个项目,某集团企业在开展ERP系统建设,其中主数据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信息中心只有五个人,在集团职能部门中相对弱势,CIO很纠结,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启动这件事情。其实,在很多企业里面,信息中心都是“负重前行”。归根结底,这个问题还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推动企业主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数据管理(MDM)是数据治理的核心基础。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中心往往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人手不足,二是话语权不够。业务部门通常认为主数据管理是IT的事,配合意愿低,导致标准体系难以落地。如果强行推动,可能会引发抵触情绪;但如果放任不管,数据混乱又会持续影响业务效率。
那么,如何在资源有限、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让各部门真正参与进来,共同建设主数据标准体系?
很多IT部门一上来就讲“主数据标准”“数据治理框架”,业务部门一听就觉得:“这又是IT搞出来的复杂概念,跟我有什么关系?” 所以,第一步不是推销标准,而是找到业务部门真正的痛点。
比如:
-
财务部:供应商信息混乱,导致付款延迟,甚至重复付款;
-
采购部:同一物料有多个编码,比价困难,采购效率低;
-
仓储部:库存数据不准,导致盘点差异大,影响生产计划;
-
销售部:客户信息重复,影响销售分析和精准营销。
关键策略:
-
先做调研:和各部门负责人聊,问他们“哪些数据问题最影响你们的工作效率?”
-
量化影响:比如财务部因为供应商数据问题,每月要多花20小时对账;采购部因为物料编码混乱,导致采购周期延长3天。
-
锁定最痛的点:优先解决影响最大、最容易见效的问题,而不是试图一次性覆盖所有数据。
有了痛点清单后,不要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而是选1-2个高价值、低冲突的领域做试点。
案例:从供应商主数据切入
假设财务部最头疼的是供应商信息混乱,导致付款错误。可以这样做:
-
清洗一批数据,哪怕是手搓:和财务部一起整理前50家核心供应商,统一名称、税号、银行账号等关键信息。
-
快速验证效果:让财务部试用清洗后的数据,看看付款流程是否更顺畅。
-
展示成果:如果效果明显(比如对账时间减少50%),就拿这个案例去说服管理层和其他部门。
为什么小试点有效?
-
低投入:不需要大规模系统改造,甚至用Excel就能完成初步治理。
-
快速见效:业务部门能直接感受到好处,而不是等一个“长期项目”。
-
降低阻力:如果试点成功,其他部门会更愿意配合;如果失败,调整成本也很低。
主数据管理最大的误区是让IT部门单打独斗。真正可持续的模式,是让业务部门自己意识到数据标准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进来。
如何让业务部门“主动”?
1.建立“数据Owner”机制:
-
供应商数据由采购部负责维护,财务部负责审核;
-
客户数据由销售部负责,市场部监督质量。
-
IT只提供工具和规则,不替业务部门做数据维护。
2.用业务语言沟通:
-
不要说“请遵守主数据标准”,而是说“统一供应商信息可以减少付款错误,避免审计风险”。
-
用业务KPI挂钩,比如“准确的主数据可以让采购成本降低5%”。
3.让业务部门互相影响:
-
如果采购部不愿意配合,就让财务部去推动:“如果供应商信息不准确,我们没法按时付款。”
-
这种“业务部门之间的需求”往往比IT的要求更有说服力。
很多企业的主数据标准难以落地,是因为业务部门觉得“增加了额外的工作”。所以,要让数据管理变成“顺手的事”,而不是“额外任务”。
具体做法:
1.在关键流程中设置数据检查点:
-
新供应商录入时,系统自动校验税号是否重复;
-
新建物料编码时,强制要求填写标准属性(如品牌、规格)。
2.提供便捷工具:
-
开发简单的数据清洗工具,让业务部门能自己修正问题数据;
-
提供标准化的Excel模板,减少手工录入错误。
3.逐步自动化:
初期可以允许部分手工维护,但随着系统完善,逐步转向自动化校验和审批。
很多企业一提到数据治理,就想搞一套完整的流程、委员会、KPI考核……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轻量级治理”往往更有效。
如何做到“轻量级”?
1.简化标准:
先定义最核心的字段(如供应商名称、税号),而不是一次性制定几百个规则。
2.灵活调整:
如果某些标准确实不符合业务需求,允许优化,而不是强制推行。
3.阶段性目标:
-
第一阶段:解决数据重复问题;
-
第二阶段:提升数据完整性;
-
第三阶段:优化数据质量。
要让主数据管理持续运转,必须让企业上下看到它的价值。
具体方法:
-
定期发布数据质量报告:
展示各部门的数据准确率、改进情况,形成良性竞争。
-
与绩效考核挂钩:
不一定要直接扣分,但可以设立“数据质量标杆部门”奖励。
-
推动数据应用:
例如,用清洗后的主数据做BI分析,让管理层看到“好数据如何支撑决策”。
总之,在资源不足、话语权有限的情况下,推动主数据管理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
先解决痛点,再谈标准——让业务部门看到直接收益。
-
小步快跑,快速验证——用试点证明价值,而不是画大饼。
-
让业务部门成为主角——IT是赋能者,不是执行者。
-
降低执行成本——让数据管理“无缝嵌入”现有工作。
-
轻量治理,逐步优化——避免一开始就追求完美体系。
最终,主数据管理不是靠IT部门强推的,而是让业务部门自己意识到“数据质量=业务效率”,才能真正落地并持续优化。
好文!必须点赞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CIO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