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俱网正在升级中,更多功能与服务,敬请期待!

企业级低代码平台构建白皮书

低代码平台丨白皮书

核心摘要:

低代码应用价值
(1)环境驱动: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加速融合将带来更多商业机遇和技术挑战,要求各行业内的企业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低代码正是契合企业业务灵活性与降本提效需求的解法之一。
(2)楼宇应用:由于楼宇入驻企业数量多、运营资源复杂,同时存在软硬件变化、管理流程变化等可能性,因此对系统的技术底座有灵活性要求。低代码的可视化开发特征与楼宇科技的应用系统开发敏捷性、灵活性需求相吻合,能有效提升管理系统搭建效率。
低代码平台构建实践步骤
企业级低代码平台的建设及运营流程可分为六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规划、部署实施、测试优化、上线培训与运维升级。
(1)需求分析与设计规划
企业级低代码构建原则可以总结为:安全性和合规性、集成与被集成、降本与业务覆盖、可扩展与可维护性。页面建模与服务编排是应用开发的核心环节。
(2)部署实施与测试优化
部署实施环节中,技术服务商通常会组建三人及以上团队,其中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局把控与资源协调,高级业务咨询顾问负责协调平台的业务适配性。低代码的集成可分为三个环节:基础配置和准入调试、业务系统集成和平台测试及应用。
(3)上线培训与运维升级
运维阶段,企业通常会围绕低代码平台设立业务顾问对接并评估业务部门需求,并立项交接至IT部门,或寻求技术服务商的支持。对应用的运维关注应用的运行状态、数据安全、故障处理,定期迭代确保场景适应;对低代码平台的运维关注组件更新和资源消耗,保障平台稳定运行。
低代码平台发展趋势
(1)数用一体:融合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建模等能力,形成aPaaS+iPaaS+数据管理的架构,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2)AI-Code:用户侧,AI能解析用户诉求,自动组合组件生成页面模板;产品侧,基于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的编码器与代码调试能提升出码效率和准确性。
(3)软硬件一体化:通过低代码连接边端设备,完成软硬件结合,实现数据生产沉淀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业务运作与场景管理智能化程度。

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加速融合

新兴技术落地提速带来新机遇,要求企业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1)近五年数字经济维持稳定增长,受疫情期间有小幅波动,且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加速落地。新兴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同时,在政策支持和环境推动下与数字经济不断融合。从技术应用带来的中国算力规模增长上看,近三年平均增速达49.6%,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呈加速态势。2)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加速融合将带来更多商业机遇和技术挑战,要求各行业内的企业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对外有足够的行业敏感度,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业务形态;对内运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开源与提效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公共领域技术应用更广泛

楼宇、交通、安防等覆盖面广、互联性强的公共事业对新技术更有需求

1)从当前各行业数字化渗透情况上看,互联网、零售、金融等与C端连接紧密的行业数据沉淀量大、用户对技术感知更敏感、投入回馈路径短,因此数字化落地较快;制造、能源、医疗等硬件设备多、生产流程长且复杂、生产运营专业性高的行业,数字化节奏较慢,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2)从新技术渗透情况上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通用技术在各行业均有广泛应用,尤其交通、安防、楼宇等政府公共事业,需要渗透大量边端设备、应用更精确的识别与传感技术、覆盖较大的管理面积、影响力辐射人物场,因此需要更多专业技术的赋能。

数字化时代要求企业更敏捷

低代码契合数字化背景下,敏捷支撑企业业务动态变化的需求

1)数字化时代下,宏观上看新技术落地加速,各行业数字化进程如火如荼;微观上看,企业将面对更快速的行业格局变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强烈的成本压力。在此背景下,只有能及时捕捉行业风口并及时调整业务方向的企业才有机会获得开源先机。对于成本压力,则需要企业一方面通过数字化人才招募与培育提升人效,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数据沉淀发挥技术的规模效应。2)低代码正是契合企业业务灵活性与降本提效需求的解法之一,与数字经济相辅相成,能从内至外提升企业的资源利用率与敏捷性。企业通过将低代码嵌入自身数字化体系中,能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周期,让企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业务需求时提供支持,使企业的市场适应性、敏捷性与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低代码赋能使用者敏捷开发

通过代码的封装和可视化编排,让企业开发者与业务人员实现敏捷开发

1)企业级低代码的定义:企业级低代码是为企业的开发者及业务人员提供可视化的应用开发环境,降低或去除应用开发对原生代码编写的需求量,进而实现便捷构建应用程序的一种解决方案。2)代码封装和集成开放是企业级低代码的重要属性,敏捷、提效是企业级低代码的关键词。企业级低代码是企业在传统开发过程中将常用、高频代码进行封装,在复用相同代码段时能直接调用的一种开发形式。当企业的封装代码变多,使用频率增加,低代码也逐渐从工具向平台转移,成为支撑开发并集成上层应用的技术底座。根据低代码自身特性和用户使用效果,更便捷的开发与更低的时间成本是低代码平台的核心价值。

企业级低代码平台构建流程

平均构建周期在6个月及以上,其中部署实施和测试优化是主要工作

设计原则:充分发挥价值

以安全合规为前提,以发挥平台降本提效价值、支撑业务运作为目的

企业级低代码构建原则可以总结为:安全性和合规性、集成与被集成、降本与业务覆盖、可扩展与可维护性。低代码平台开发设计时,需要基于以上原则,保障平台全生命周期的稳定运行。1)安全性和合规性:低代码平台的基础要求。随着国内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政策趋严,安全合规在数字化中的角色愈发重要。2)集成与被集成:低代码平台的连接拓展能力与发挥价值的方式。通过标准化API接口进行生态连接,实现平台功能升维。3)降本提效与业务覆盖:低代码投入使用后的价值表现。企业数字化建设最终目标是为了弹性支撑业务扩展与运营,低代码则是通过敏捷开发为企业提供支持。4)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低代码平台维持良性运营、持续创造价值的保障。

基本架构:中台层中的aPaaS

低代码平台属于aPaaS范畴,赋能内部应用开发与外部服务集成

1)企业数字化架构相比传统运营模式更重视数据的沉淀、流转和应用。通过将企业的边端物理设备与前端业务经营数据汇总沉淀,经过数据中台对数据的清洗整理与技术中台的分析支持,实现对内资源流转最优配置和对外业务科学决策,整体起到降本提效作用。2)企业数字化架构中,中台层主要负责数据沉淀与分析,根据服务内容与技术需求可细分为aPaaS和iPaaS。其中aPaaS平台兼容多种开发方式、开发框架和开发语言,支撑应用的开发、运营和运维;iPaaS服务于流程、服务、应用、数据的继承与治理,在应用程序与三方服务间建立数据联通渠道,实现应用快速集成与交互。3)企业数字化架构中,低代码属于aPaaS板块,低代码在企业数字化体系中承担“枢纽”的角色,对内作为技术底座赋能应用开发,对外作为开放媒介接入三方系统和服务,为敏捷开发与生态开放赋能。

基本架构:引擎赋能开发

向下调用技术与数据,向上支撑应用前台,对内提效对外集成三方服务

1)低代码基础架构可分为四个部分:核心引擎实现前端操作与编排的效果;设计平台对接开发者开发行为;平台门户提供即用的组件与模板;运营管理对应用及低代码平台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管理。2)开发者使用低代码进行应用开发时,需要经过入料、页面建模、服务编排、编译出码和部署运营等环节,其中页面建模与服务编排是核心开发环节。

技术实现:建模及编排引擎

基于业务逻辑,建模引擎支撑静态模型构建,编排引擎支撑动态逻辑流转

低代码平台中,主要由建模引擎和编排引擎支撑用户的前端页面操作。1)建模引擎支撑开发者在前端开发界面对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数据结构和界面布局等进行设计和构建的行为,包含数据引擎、表单引擎、页面引擎、领域建模引擎等。编排引擎支撑用户可视化编排应用的数据表单流转、自动化管理、服务调度,包含流程引擎、规则引擎、消息引擎、事件驱动引擎等。在建模引擎和编排引擎的共同作用下,用户能搭建完整的应用外壳。

2)对于数据体系复杂的企业而言,建模引擎中数据引擎的数据关系映射构建能力有待提升;对员工数量多、权限及流程管理复杂的企业而言,编排引擎中流程引擎的并发量、事件驱动引擎的稳定性等是保障应用顺利运作的关键。

技术实现:编译出码流程

以编译器为核心实现中间码向目标码转化,编译性能与并行数量有提升空间

在用户完成基础的视图设计以及应用逻辑编排后,低代码需要将业务结构设计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以便测试应用运行状态及部署,该过程即编译出码过程,常涉及代码解析、代码编译、代码调试和代码渲染四个环节。

1)代码解析是解构用户对模型的编排及组件的布局,以建立映射关系;代码编译是将物料(组件、模型)与逻辑关系转换为可运行的代码;代码调试是对已转译的代码进行准确性与合规性验证,确保代码能顺利运行;代码渲染是将目标代码可视化,由此形成流程闭环,操作主权重归用户。

2)编译出码过程中,规则引擎加载速度、编译器处理性能和并行数量等均会影响编译出码效率。为缩短编译出码流程的时间,可通过使用多核CPU、结合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提升并行处理能力。为提升代码调试准确性,可以嵌入大语言模型智能化对代码细节进行调优,提升应用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部署与运维

在环境兼容配置与应用运行测试后镜像投放,并进行性能监测与安全管理

1)低代码应用搭建完成后,需要进行投放环境配置与兼容测试,并对应用进行多轮运行测试,以确保应用在目标环境内能稳定运行。根据应用与业务系统的附属关系可将低代码开发的应用分成集成型和独立型。其中集成型应用常作为附属应用集成于原系统中,权限与设定遵循原系统应用配置,发布时还需要与指定集成应用进行联调测试,保障各模块接口的正确性、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合理性。

2)应用投入使用后,还需要对应用运行状态、基础性能、数据安全和迭代需求进行监测,让应用与前端业务需求相匹配。随着应用的增多与企业低代码应用场景碎片化,低代码平台承载的异构数据量也不断提升,对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隐私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分工:团队组织与角色划分

实施环节多需要与ISV共同协作,企业对平台的运维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1)平台实施环节:由低代码技术服务商主导,通常会组建3人及以上服务团队帮助企业完成需求分析到线上培训全流程,其中项目经理负责项目全局把控与资源协调,高级业务咨询顾问负责协调低代码平台开发与最终解决方案的业务适配性。平台实施期间,低代码技术服务商会根据具体业务需求与厂商技术能力与ISV生态伙伴进行产品联合设计开发。线上培训前,企业侧通常会组建2人及以上团队对接需求和系统架构,线上培训环节通常有IT部门和业务部门等平台使用者参与。

2)平台运营环节:由企业主导,通常企业会设立专门部门对低代码平台进行监控和运维管理,由业务顾问负责评估业务部门需求并转化为项目开发方案,超出企业技术范畴的工作内容会寻求平台技术提供商的支持。但由于大部分企业业务变化速度快且IT能力有限,因此组件更新、复杂应用搭建、新技术嵌入等技术运维工作主要由服务商承担,企业做简单监控管理。

集成:企业现有系统集成

系统接口协议和字段逻辑差异是集成难点,引入自动化工具有望提升效率

低代码嵌入企业数字化系统后,需要分三步与系统和业务进行集成:基础配置和准入调试、业务系统集成和平台测试及应用。

1)基础配置及准入调试:低代码平台与企业组织架构同步、单点登录配置、数据库连接等基础配置。业务系统集成:低代码与企业既有系统集成,并进行数据、流程、规范、业务逻辑等融合。平台测试及应用:试运行保障平台与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系统集成环节中,前期需要对接入方式和业务逻辑进行设计和编排,涉及与企业业务部门的大量沟通调试,存在沟通成本高、实践周期长等问题。在系统对接过程中,存在不同业务系统的接口开放度、接口协议、业务逻辑字段等差异,影响集成进度。当企业内存在大量老旧系统时,可能出现接口少、接口调用协议与调用权限有差异等问题,影响集成效率。当企业内业务应用逻辑复杂时常出现系统字段逻辑有差异等问题,需要中间件或代码进行数据预处理和逻辑转换。

3)为提升低代码集成效率,需要企业制定完善的业务系统规范,统一接口和数据维度,同时引入自动化工具,减少重复工作。

拓展:拓展功能与自定义组件

具备开放的API可接入第三方服务,需关注敏感数据安全与服务稳定性

1)低代码平台除可视化开发外,还具备极强的开放能力:对内可通过自定义组件和集成插件实现平台开发功能加成;对外支持开发者通过API接口实现三方服务的集成和调用。2)通过低代码的API对外接入三方服务时,需要通过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性。同时,对于三方服务调用的稳定性、与内部系统兼容性等也会影响业务的处理速度和使用体验。3)低代码的开放能力让企业数字化系统的基础能力再上层楼,企业的业务系统功能更多元、更齐全,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和业务需求,在业务拓展中更有竞争力。

培训:认知培训与迭代培训

实施环节根据参培人员经验定制培训内容,运营阶段跟随迭代步骤进行培训

按培训内容可将低代码平台相关培训分为实施环节的培训和运营环节的培训。1)实施环节的培训是低代码平台部署完成后,对企业主要使用者开展的一次性培训,通常有三个环节:先根据参培人员的开发经验配置讲师团队;再拆解培训目标,制定阶段性课程;最后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行业认知、平台使用规范以及具体场景实操,通常耗时1周左右。

2)运营环节的培训是在低代码平台投入使用后,对组件更新、平台技术迭代或其他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补充培训,多为不定期开展,且跟随具体业务情况动态调整。

运维:平台及应用运维

资源消耗监控保障应用运行稳定性,管理制度优化打通开发与业务边界

为了让低代码平台的应用开发更便捷、应用更稳定、与业务场景更贴合,需要对低代码平台和已发布应用进行监控和管理。

1)低代码的运维管理可以分为对已发布应用的运维管理和对平台的运维管理两类。其中,对已发布应用的运维管理关注应用的运行状态、数据安全、故障处理、版本更新,监控并优化已上线应用质量,定期迭代确保场景适应;对平台的使用管理关注组件更新、资源消耗和运营管理,通过管理使用者及资源利用情况,保障平台稳定运行并发挥价值。

2)目前低代码平台的使用仍存在应用更新周期难把控、应用开发缺乏专业人员、业务与开发衔接不畅等问题。为优化低代码使用深度、发挥低代码降本提效价值,可以从企业内部切入,通过制定规范和岗位设置逐步打通开发与业务的隔阂,提升平台使用自主权。

运维:角色配置与分工

业务顾问评估业务需求并推进开发进程,复杂逻辑开发仍依赖技术提供商

1)低代码平台在企业内部投入运营后,业务部门与个人客户是最终使用者,但由于大部分业务人员尚不具备低代码开发能力,企业内主要运维管理角色为业务顾问和IT部门。其中,IT部门可细分为开发工程师与运维工程师。业务需求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业务顾问对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提炼和筛选,并制定开发方案交付给IT部门执行。人员配置上,业务顾问:开发人员:运维人员≈4:3:3。

2)低代码运维过程中,通常应用点状功能更新以周或月为周期,随时推进;块状大规模功能调整以年为周期迭代。受企业开发人员能力或精力限制,通常会将开发工作外包给低代码技术提供商的运维团队支持,且预计未来3-5年内企业对厂商仍有技术依赖。

优化:物料更新与版本迭代

技术提供商主要服务于平台功能与组件迭代,落地实践还需业务部门配合

低代码平台的运维管理伴随着使用者结构调整与平台功能升级,企业可以通过低代码产品功能与实践效果对低代码的价值进行评估。

1)产品功能:在低代码价值评估中重要性占比约40%,并随着平台使用深入重要性逐渐下降。产品功能的评估维度围绕平台基础功能和运营性能展开,主要价值感受者为企业IT部门。当低代码产品功能不能满足开发者需求时,常需要企业IT部门结合低代码技术提供商对平台进行组件新增或版本升级。2)实践效果:价值评估中重要性占比约60%,随着企业使用深入,低代码的敏捷性、开放性等价值逐渐在业务端释放,平台价值逐渐从开发向业务传导。由于实践环节中企业业务部门是主要价值感受者,因此实践效果的评估维度主要围绕应用稳定性与使用情况展开。当企业评估中发现低代码的实践效果不佳,可以着重调整企业业务部门的使用情况。

智慧园区建设的政策引导增强

加强智慧园区建设的政策引导,从信息化建设向全场景智能化升级

1)园区作为产业发展和企业集聚的空间载体,承担着更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此区的数字化建设亦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引导方向,目前已明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2)梳理园区数字化相关政策,可以发现政策的引导重心逐渐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同时政策内容中对技术的应用、场景的覆盖的引导逐渐具体,如从“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向“加强工业物联网的应用、实现园区资源高效运营”升级,鼓励园区加快新技术应用,实现全场景资源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需要灵活的技术底座

低代码平台在企业和园区全场景绿色化应用构建和敏捷迭代中起到关键作用

1)从2022年智慧园区建设中标项目上看,园区平台系统建设在园区规划中重要性排名靠前,同时部分建设时间早、数字化程度高的园区已开始产生运维服务需求。2)园区智慧化亦是楼宇科技发展的缩影。楼宇在建设智能管理系统时,由于入驻企业数量多、运营资源复杂,同时存在软硬件变化、管理流程变化等可能性,需要管理系统能跟随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因此对系统的技术底座有灵活性要求。3)低代码的可视化开发特征与楼宇科技的应用系统开发敏捷性、灵活性需求相吻合,以低代码平台为技术底座能有效提升管理系统搭建效率,有效减轻园区运营管理负担。

场景需求:智能运营管理

低代码发挥平台能力集成零散系统,实现建筑自动化、智能化和统一管理

场景需求:实时监测自动调控

低代码作为信息化底座采集楼宇能耗数据,实现能源可视化监控与节能管理

场景需求:智能核算碳排放

低能耗材料+低代码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提升清洁资产管理能力

技术趋势:数用一体

aPaaS+iPaaS+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统一纳管,向数据底座转变

1)随着数字化建设进入深水区,大部分企业级低代码在企业内部的定位已从最初的开发工具向技术底座转型,成为平台产品,承载更多应用的连接与集成,同时沉淀数据。随着未来低代码应用更加深入,数据沉淀增多,低代码将承载更多企业数据枢纽的角色,帮助整合、清洗、分析业务数据。2)目前低代码在数字化体系中属于aPaaS范畴,未来低代码平台的集成能力会进一步拓展,形成aPaaS+iPaaS+数据管理的架构,进一步融合数据采集、数据标准化、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加密、数据分析建模等能力,实现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技术趋势:AI

AI+低代码实现应用构建自动化、智能化、助力加快全民开发步伐

1)过往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模板智能筛选、代码调试等场景,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应用落地,AI能更多地在交互层面发挥价值,提升低代码的易用性。2)在用户侧,AI能解析用户诉求,自动组合组件生成页面模板;在产品侧,基于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的编码器与代码调试能提升出码效率和准确性。3)目前AI在低代码中的应用仍处于基础阶段,一方面受限于垂直场景的低代码成熟度不足影响,另一方面有碍于模型私有化与模型成长性的矛盾,AI的应用落地速度缓慢。当AI已深度渗透低代码时,产生的算力成本与代码冗余是否会影响用户体验仍有待观望。

市场趋势:深度结合行业场景

持续封装组件并进行标签化、规范化管理,推动智能化、智慧化场景应用

1)企业使用低代码的过程中,发现组件封装程度、开发便捷度和应用灵活性三者不能同时满足。2)为最大程度发挥低代码价值和支撑业务运作,大部分企业选择优先保障开发便捷度和应用灵活性,在此前提下,低代码的持续封装成为长期问题。3)通常低代码平台内置数百个小组件,如时间、图形组件等,企业和低代码技术提供商可以根据业务特征和行业属性,将组件进行多层封装,同时融合大语言模型、RPA等技术,让组件应用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在业务变化的条件下能实现小范围自适应调整。

市场趋势:切入核心业务领域

应用开发从通用管理类场景向复杂逻辑场景突破,支持复杂系统应用

1)目前低代码在制造业、零售、教育、金融的一般业务场景渗透较高,对于复杂业务场景和核心业务场景,只能渗透通用功能或边缘功能,如信息同步、节点邮件抄送等。2)受限于底层代码和专业壁垒,当前低代码平台在强逻辑型管理系统、强集成型管理系统和复杂模型的专业型系统开发存在瓶颈,未来仍有待提升。3)通过进一步低代码与原生代码混合开发、封装场景与行业解决方案、拓展接口协议兼容性、强化与三方伙伴的合作,低代码有望突破当前开发瓶颈,切入企业核心业务领域,面向复杂业务场景提供开发支持。

市场趋势:软硬件结合

软硬件结合,提升场景与行业解决方案的控制灵活性与决策科学性

1)随着低代码的场景应用深入和数据底座价值的凸显,对硬件的兼容、集成与管理提上议程。通过低代码连接边端设备,完成软硬件结合,实现数据生产沉淀统一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业务运作与场景管理智能化程度。2)目前在安防、暖通、楼宇场景中,边端设备数量较少、设备共性高、控制逻辑简单,低代码应用较深入。对于工业、农业、医疗等场景,边端设备多而复杂,仍存在兼容与互操作性等问题,设备与应用程序的互操作性有赖于接口协议,需要支持多种协议的IoT平台辅助简化设备管理和数据集成。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艾瑞咨询

空中更换发动机,华为突围ERP封锁全纪实
« 上一篇 2024-06-30 08:01
云音乐贵州机房迁移总体方案回顾
下一篇 » 2024-06-30 08:01